在我今年元旦开始接触摄影以来,相继购入了不少镜头。从套机镜头18-150mm,到50mm,18-35mm,28-80mm,70-200mm,鉴于我使用佳能半画幅机身,等效涵盖了28.8-320mm焦段。我用这些镜头拍摄了1.2万张照片,我也开始思考起来什么焦段对我来使用最多?
为了统计这些照片使用的焦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Exif。
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英语: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官方简称Exif),是专门为数码相机之照片设定的文件格式,可以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
在Mac上,可以通过homebrew快速安装,随后就能通过脚本统计所有的照片焦段信息。
brew install exiftool
接下来读取所有的照片,将焦段信息读取出来,为了便于后续分析,建议将结果保存到文件中。
exiftool -r -FocalLength -ext CR3 -ext JPG . \
| awk -F': ' '/Focal Length/{print $2}' \
| awk '{gsub("mm",""); print int($1+0.5)}' \
| sort | uniq -c \
| sort -nr > out.txt && cat out.txt
由于我的照片存储在群晖NAS上,通过Samba挂载到笔电上,因此受限于网络速度,读取如此多的照片异常缓慢。于是在Google一番后,得到了群晖上内置的工具exiv2,避开网络传输直接在NAS进行操作。此操作需要SSH到群晖NAS后台。
使用群晖内置工具读取,相比较exiftool,exiv2自身没有递归能力,因此需要借助find命令。
find . -type f \( -iname '*.JPG' -o -iname '*.CR3' \) \
-exec exiv2 -K Exif.Photo.FocalLength -Pt {} \; \
| awk '{gsub("mm",""); print int($1+0.5)}' \
| sort | uniq -c \
| sort -nr > out.txt && cat out.txt
以上两种方式,除了提取参数操作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输出也是一样的。
2126 28
1512 35
1143 70
1089 50
628 18
612 24
320 32
277 23
248 105
211 39
198 37
179 45
174 42
169 150
166 47
166 20
156 40
151 53
133 29
130 25
122 33
到此,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使用最多的焦段基本上是每个镜头最近端和最远端。
为了更直观一点,我们给统计结果加上百分比,亦或条形图方式显示。
cat out.txt | awk '{ cnt[NR] = $0; sum += $1 } END \
{ for(i=1; i<=NR; i++){ split(cnt[i], a); \
printf("%5d %-6s %6.2f%%\n", a[1], a[2], a[1]/sum*100) } } '
2126 28 17.58%
1512 35 12.51%
1143 70 9.45%
1089 50 9.01%
628 18 5.19%
612 24 5.06%
cat out.txt | awk '{printf "%5d mm | ", $2; for(i=0; i<$1/30; i++) { printf "▮" } print "" }'
28 mm | ▮▮▮▮▮▮▮▮▮▮▮▮▮▮▮▮▮▮▮▮▮▮▮▮▮▮▮▮▮▮▮▮▮▮▮▮▮▮▮▮▮▮▮▮▮▮▮▮▮▮▮▮▮▮▮▮▮▮▮▮▮
35 mm | ▮▮▮▮▮▮▮▮▮▮▮▮▮▮▮▮▮▮▮▮▮▮▮▮▮▮▮▮▮▮▮▮▮▮▮▮▮▮▮▮▮▮▮▮
70 mm | ▮▮▮▮▮▮▮▮▮▮▮▮▮▮▮▮▮▮▮▮▮▮▮▮▮▮▮▮▮▮▮▮▮
50 mm | ▮▮▮▮▮▮▮▮▮▮▮▮▮▮▮▮▮▮▮▮▮▮▮▮▮▮▮▮▮▮▮▮
18 mm | ▮▮▮▮▮▮▮▮▮▮▮▮▮▮▮▮▮▮
24 mm | ▮▮▮▮▮▮▮▮▮▮▮▮▮▮▮▮▮▮
30这个数字根据照片数量调整,显示直观。
做完这个统计,我选择卖掉了50mm和18-150mm两只镜头,一是镜头素质欠佳,而是焦段重复,用到的机会也比较少。
以上的统计只能作为自己常用焦段的评估,但不能说明这些焦段就适合自己。根据是否出片去统计照片焦段信息,我想应该就能了解最适合自己的焦段。